走近神秘的“博物馆之眼
最近,有一个新的文化地标在长春正式对外开放——伪满皇宫博物院“博物馆之眼”艺术宫。
“博物馆之眼”艺术宫建筑面积16650平方米,最高处可以达到15.8米,是清水混凝土风格的覆土建筑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清水混凝土,是指建筑在使用混凝土浇筑以后,不在表面做涂料、石材等装饰,直接裸露出水泥颜色。给人的感觉既粗放,又严肃。
“博物馆之眼”的主设计师俞挺表示,设计灵感就来源于长春这座城市。
“长春是老工业基地,工业建筑要有一个巨大的跨度,而且要简单。所以就决定在这里,用结构跨度大、设计朴素的建筑来展现工业城市的精神。”
建筑顶部采用曲面拱的设计,模仿一对挥舞的翅膀。每一个做过冠军的队伍,都有一颗不灭的雄心,俞挺认为长春也是这样。“希望这个翅膀能够表达出长春还想‘水击三千里’的雄心壮志。”
“博物馆之眼”中,顶部的采光窗就像一只眼睛,这也是建筑名字的由来。但其实并非有意的设计,而是妙手偶得。
在设计团队制图过程中,发现凑巧建筑顶部会突破地面,于是大家讨论要不要开一个天窗。因为建筑跨度大,如果开天窗,为了能够保持结构稳定,要增加很多施工环节。
俞挺介绍,后来大家决定开天窗的原因,一方面是因为地下建筑需要增加采光,另一方面更为重要:“我们发现这个天窗就像一只眼睛,希望这只眼睛既能够看到历史深处,又能看到未来。”
来到“博物馆之眼”,除了能欣赏这栋美丽的建筑之外,还能看到伪满皇宫博物院和故宫博物院合作的两场展览。“1920年代:风尚逾百年”和“漆彩华章——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展”。
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,并且用漆调色制作器物的国家。故宫博物院藏漆器中清代占比最大,其中以乾隆朝为代表的清中期漆器数量最多、质量最精。
“漆彩华章——故宫博物院藏清代乾隆朝漆器展”选取了乾隆朝漆器展选取了乾隆朝86件精美漆器展出。
走进展览,首先映入眼帘的展品是剔彩寿春图圆盒。
剔彩工艺是雕漆的一种,在胎体的表面上涂抹出一定厚度天然的漆料,再雕刻出图案。如果是单色漆,便叫“剔红”“剔黄”等,“剔彩”则是有多层不同颜色漆料,根据雕刻深浅不同展示出不同颜色。
伪满皇宫博物院讲解员王婉蓉:“盒子上有一个聚宝盆,盛满了银锭、犀牛角、珊瑚等宝物,上方是一个春天的‘春’字,在‘春’字当中又有一个盘坐在树下的寿星,就是‘椿寿’的意思,有长寿的寓意。”
这样的设计叫“寿春图”,在很多清代的漆器中都能看到,寓意来自《庄子·逍遥游》:“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,此大年也。”
另一场,则和传统的展览截然不同。伪满皇宫博物院展览策划部主任李莉介绍,“1920年代:风尚逾百年”展览颇具实验性。
“展览中不仅有文物、图片、互动装置,还有艺术家们专门按照当年款式设计的服装,最有趣的就是它有很多新媒体艺术。”
安超蕊是伪满皇宫博物院展览策划部的内容设计,负责本场展览的两个部分。其中一个部分以溥仪的生活空间为主线,比如餐厅、书房、卧室、客厅等,还原了当时人们居住空间里中西方元素混搭的创新装饰风格。
另一个部分,是根据溥仪的兴趣爱好,比如高尔夫、网球、自行车等,以点带面,展示当时社会上新兴的娱乐方式。安超蕊:“我们希望让观众体会到1920年代的社会风貌,看到当时社会求新、求变的精神面貌。”
1897年,自行车和自行车的零配件首次出现在了中国海关的统计表上,自行车正式进入了中国。
那时中国的自行车爱好者,多是家世显赫的年轻人,溥仪也是其中之一。
伪满皇宫博物院讲解员王婉蓉:“溥仪非常喜欢骑自行车,为了他和婉容骑车方便,当时在紫禁城内砍掉了很多门槛。而且为了欣赏各种品牌的自行车,当时下令要买回各国的名牌自行车,其中就包括这一件英国三枪牌的自行车。”
除此之外,展览中还能看到那时候中西合璧的日历、溥仪爱听的唱片、当时宫里装的电话,现场还设计了两个电话亭,电话响了之后,只要接起来,就会听到一个模拟出来的溥仪的声音,说:“你知道我是谁吗?我是宣统……”
在“博物馆之眼”艺术宫中,有太多值得大家去发现的东西,欢迎前去参观。参观免费,但需要提前在网上领取门票。
记者:梁优
编辑:陈昕 熙贝
吉林广播电视台 | 吉林大喇叭